基于汉语加工机制的语言障碍精准评测及康复

项目组围绕听力、言语、语言、认知四大类障碍,针对复杂加工环节障碍的精准评估与训练技术,在心理、计算机、康复三方面交叉研究,实现产业化。 通过对4500 名儿童5年的干预发现敏感期语言学习规律,脑区与语言康复诱导策略,提出人类的语义知识在神经水平上不是按类别…

   咨询:18   |   浏览:75
G19030109530582
小试
中国
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面议
面议
整体方案
机械电子
IT\通信\电子\互联网,其它

方案描述

项目简介

项目组围绕听力、言语、语言、认知四大类障碍,针对复杂加工环节障碍的精准评估与训练技术,在心理、计算机、康复三方面交叉研究,实现产业化。

    通过对4500 名儿童5年的干预发现敏感期语言学习规律,脑区与语言康复诱导策略,提出人类的语义知识在神经水平上不是按类别存放的新观点,将机能载体和相互作用理论等成果应用于语言障碍诊治仪 ZM 2.1设计中,实现认知心理学与言语康复结合。发现汉语失语者声调优先康复,双语失语者语言康复选择策略,两半球功能重组策略,提出新的并行协作神经网络、新的粒子群算法、鱼群算法并应用在汉语语言障碍诊断中,首次用LPC 求残差系统在语言障碍领域建立了汉语语音障碍库并实现开放式平台训练。

    通过对5198例正常人和1099例患者的语言加工过程研究发现:声学分析和类别分析是不同大脑机制,两者同时进行且在前意识阶段分析就已开始;提出汉语听识别中以最低能量原则,有音节和音位编码,二语学习提高双语者认知控制;发现左脑腹侧前额叶对文字的激活可能与前额叶高级皮层在发育过程中接收来自双侧低级皮层的输入有关;在语义通达中,背景、语境和常识加快词汇的识别;对字、词、句子、篇章及语境影响,提出知觉加工模型,发现语言理解中两条整合通路,语言相对论,设计字形-象形-语义一体化康复,构建三元论的康复体系。提出语音感知子空间及音频特征算法。

   在汉语病理语音检测上,提出基于子带似然比的鲁棒语音检测、自适应逼近残差的稀疏表示语音降噪、感知子空间分解模型的音频特征提取,模型距离评价的训练改进语音检测技术、语音增强技术以及语音特征识别技术;并通过改进基于长时特征和短时特征的重叠语音与单人语音区分方法、T2判决公式的两步判决的说话人分割算法、特征矩阵均值距离和自适应收敛门限的快速说话人语音聚类方法以及相关维数的病变连续语音检测算法,达到病理语音识别与分割。 通过对临床1000余患者及1000余正常人听觉输入途径、语言加工途径及语音输出途径的障碍点研究,实现四大系列产品研发,共检测13651个被试。


技术成熟度

成熟。项目组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6项,专利28项,计算机版权63项,商标2项,产品及技术已应用于3500余家单位。发表论文最高IF9.681。主编书籍10本。参加42场会议,影响3万同行,2015年主办第九届 APC SLH国际会议,20多个国家及地区800位同行。培养博士后10人,博士61人,硕士246人。

应用范围

临床上主要针对存在失语症、构音障碍、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研发设计,适用于医院、社区、残联、特殊教育机构等。

投产条件和预期效益

在理论研究上项目组已发表相关论文近200篇,主编书籍10本,相应知识产权共计71项,成立三好康复研究所、广东省神经功能康复工程研究中心。  

十二五教育、民政、医疗等20万以上中标353场,近三年直接收入3177.29万元,带动2.828亿元,惠及千万残障人士。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微信客服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