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非
研究方向/领域 : 纳米材料与器件、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包括:量子线器件(太阳电池、传感器、FET、TFT等)、光伏技术、巨吸附与敏感材料、纳米加工技术(纳米焊接、纳米剪切、表面修饰、钝化、形状记忆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操纵排布与组装、光刻、等),半导体和金属纳米晶须(主要包括:Si、SiC、Ge、ZnO、SnO2、Ni、Co、Fe3O4纳米线)制备和应用等。 服务企业、产业相关工作成效、研究成果与荣誉: 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编。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领军人才。1992-1995年兰州大学物理学博士,化学博士后。1996-1997年日本科技厅研究员;1997-1999年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员;1999-2001年日本科技厅先端机能材料研究中心高级科学家;2001-至今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已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已经转化十余项,年产生经济效益数亿万元。承担和完成973、863、国家自然科学金重点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曾分别获2018年、2014年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氧化物辅助合成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应用”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有序功能纳米薄膜结构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获2007年中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0年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导师;1998年单篇论文被SCI引用次数全国个人排名第七名证书;“叠层电池的研究”获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化学液相中直接合成平行取向碳纳米管阵列的研究”获2001年日本表面技术协会论文赏。 曾作为中国高科技中心成员[CCAST(世界实验室)]、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特聘讲座学者、意大利理论物理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材料学会会员等在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学术领域进行过讲学与合作研究。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20余次,出任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主持人10余次。 研究成果与项目: 1、发现了无催化剂的氧化物辅助气相蒸发法大量制备硅和锗等单晶纳米线的方法,提出了在纳米空间范围内通过相分离、扩散和晶化过程的单晶纳米线生成机理,为许多种单晶纳米线材料的氧化物辅助气相蒸发法大量制备提供了生长机理理论模型。 2、建立了关于DLC//金刚石//石墨生成过程的化学气相表面反应条件和生长理论机制,理论上解释了化学气相条件下金刚石的生长表面形态、生长条件和生长速率。 3、创立了以相转移几率为基础的金刚石生长机理理论,建立了统计物理学方法研究金刚石生成条件的温度-压强图。 4、发明了基于超高频声波作用的纳米焊接技术,实现了纳米材料与宏观结构的牢固焊接加工。 5、首创了多沟道碳纳米管场效应器件和非对称肖特基势垒碳纳米管光伏电池。 主要科学贡献包括: (1)合成碳晶体的生长几率原理; (2)发明纳米焊接方法和原理; (3)提出电子转移复合导电和神经元传感原理; (4)发现了硅和碳化硅纳米线的偏析分相生长机制; (5)发现曲面水超蒸发与平面水高吸附特性。 | 专家推荐服务相关专家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