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菊

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方向/领域 :

呼吸系统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主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吸烟、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慢性气道和肺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与靶分子药物研究。

 

服务企业、产业相关工作成效、研究成果与荣誉: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省医学领军人才(2019-),市“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第二梯队(2019-),省 “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2-),市“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培养对象(2010-)。2002-2007年期间先后留学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工作。2007年起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呼吸与重症医学部工作,任副研究员。2009年回国,现任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呼研所精准中心主任,美国胸科学会、美国心脏学会、美国生理学会、美国免疫学会会员,《Pulmonary circulation》杂志编委,《美国生理学杂志》等SCI学术期刊论文评阅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省市级成果评审专家。从事呼吸系统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主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吸烟、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慢性气道和肺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与靶分子药物研究。

近五年来共主持科研项目14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2016YFC0903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817700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47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20分,获专利授权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10名,博士后1名,青年教师和研究人员11人。2014年入选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获“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称号。201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认定为市优秀专家。2019年获选市“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第二梯队(高层次人才)、省医学领军人才(第二批)。多次参与并主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以及肺动脉高压诊治学习班,主办2016年主办国际会议“2016国际气道炎症与粘液研讨会”。担任了省医学会呼吸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分会常委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省健康管理学会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呼吸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药物经济与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成果项目:

主要业绩成果包括:1)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低氧通过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BMP4—TRPC—钙池操纵性钙内流通路,造成[Ca2+]i 增加,引起PASMC增殖和收缩,促进肺血管重构和肺动脉高压发病,从而建立了PH发病机制创新理论体系;

2)发现丹参酮IIA磺酸钠对PH患者疗效显著,揭示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ASMC中TRPC表达和降低[Ca2+]i有关,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药物选择;

3)所建立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等系列原代细胞培养方法等专利技术,为PH发病机制、药理和新药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模型;

4)搭建了精准医学研究重要平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COPD 和肺动脉高压临床资源库,在SOP中规定了相应的管理软件和硬件系统,标本类型、采集、处理、分转、贮存等标准标准化程序,以及家族史、吸烟暴露史等个人问卷信息,肺功能等临床集规范。

5)在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于2016年成立了呼吸疾病精准医学中心,并于2018年7月通过第三方PCR实验室验收阶段,为研究人员展开呼吸系统常见病、罕见病及其并发症精准医学研究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撑,为临床诊治提供检验检测项目和精准医学报告。

6)呼吸疾病研究和药物评价模型的标准化建设,包括

(1)烟草烟雾诱导的COPD动物模型(国际呼吸杂志,2012;Scientific Report, 2018);

(2)交通尾气诱导的COPD动物模型(Scientific Report,2018);

(3)低氧、野百合碱、低氧+Sugen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

(4)人、大鼠、小鼠气道上皮细胞气液界面/原代内皮细胞/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系统。

7)在呼吸疾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和分子诊断指标发现方面,关于BMPR2、ALK1等基因的一代和二代测序检测方法申请了发明专利,其中两项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专家推荐服务

10000+深度合作专家 提供专业咨询


微信客服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