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平

教授 厦门大学

研究方向/领域 :

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GaN半导体材料及光电子器件; 蓝色、绿色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谐振腔LED(RCLED);超低阈值可见光激光器件;微型光显示


服务企业、产业相关工作成效、研究成果与荣誉:

1983年本科毕业,1986年硕士学位,1994年博士学位。1989-2006在日本学习工作,曾任日本东北大学副教授、在夏普公司、理化学研究所进行半导体材料的外延生长、检测与器件研制。2006年加入厦门大学,任特聘教授至今,现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电子工程系主任。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点和面上项目,国防科工局挑战计划,省科技项目,市科技项目等,总经费超过2千万。在蓝色和绿色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国际领先,研究结果好于国际大型企业(日亚,索尼等)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国内唯一进行该器件研究的团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省光电器件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省光传输与变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市十二届政协委员;曾经兼任厦门某知名企业顾问;为厦门某大型光电器件企业引进日本科学家顾问。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积累,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获得了发光波长400 ~ 570 nm内的可见光VCSEL的突破,特别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绿光VCSEL的室温连续电注入激射,并具有国际上最低激射阈值电流。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14的高水平学术杂志上。研究结果被Semiconductor Today; Compound Semiconductors等做专题报道,应邀写有关的综述发表在影响因子11的学术期刊(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受到国际知名企业(如Intel,华为)的关注,并受到邀请将在2019年初美国西部光电展(Photonics West 2019)上应邀请报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20余项。


研究成果与项目:

1)国际领先:开发了基于量子点的绿光VCSEL,获得室温连续电注入条件下的激射,阈值电流小于蓝光和蓝紫光VCSEL;

2)国际领先:开发了基于蓝光发光量子阱的绿光VCSEL技术,获得室温连续电注入激射;

3)国内领先:开发了蓝光、绿光谐振腔LED技术;

4)上述器件在微型光显示(如头盔显示)、生物医疗、微型激光投影、三维成像、激光照明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国际上研发单位包括台湾交通大学、日本日亚化学公司、美国加州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Nakamura研究组)、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日本松下公司、日本索尼公司、日本名城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Akasaki研究组);

5)我们是大陆唯一进行该器件研究的团队,已经有十年研究积累,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技术。通过进一步完善提高制作工艺,提高器件性能,有望在1-2年内实现产业化;

6)合作方式可以是技术转让,也可以是共同开发;投资额根据合作方式有所变化,具体待定。


专家推荐服务

10000+深度合作专家 提供专业咨询


微信客服
打开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