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生态环境中心)始建于1975年,时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是全国性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性研究机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管辖。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要学科方向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控制、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污染水体修复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人与自然耦合机制、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对策、环境生物技术的理论与应用;重点培养新型污染物的识别及毒性效应、京津冀环境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削减与调控、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与生态管理、大气污染成因与关键污染物控制技术、环境纳米材料与污染控制、污染物定向生物转化、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方向。

根据2019年6月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6个所级实验室及若干支撑服务系统平台;设有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以及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截至2018年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有职工504人。

 

优势研发领域
截至2018年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有职工50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正高级研究人员110人,副高级研究人员1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生态环境中心组建有“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形态、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等4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饮用水安全”等3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团队。 根据2019年6月官网显示,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公用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各类荧光显微镜、高速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膜片钳系统,酶标仪,荧光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生物质谱等,主要用于生物细胞微观结构成像和生物大分子的质量测定等。根据2019年6月官网显示,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有总有机碳总氮分析仪、元素分析仪、激光粒度仪、气相色谱仪、连续流动分析仪、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离子色谱、连续光谱酶标仪、气质联用仪、全自动快速微生物鉴定仪、微波消解萃取系统、快速熔剂萃取仪、混合研磨仪、高纯锗伽马能谱仪、高速冷离心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温室气体)、荧光定量PCR系统、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设备。 根据2019年6月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中国科学院、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 ,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达35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100余册,已获授权专利200余件,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及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共150余项。 根据2019年6月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自1990年以来,4名毕业生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名毕业生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3名毕业生入选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有282人次获得中科院院长奖学金和冠名奖等各类奖励和表彰。 根据2019年6月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中心提供中国知网CNKI、CSCD、NSTL、Frontiers in China、ACS、ASM、RSC、SpringerLink期刊、ScienceDirect 、易阅通、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电子图书 、Wiley电子图书、Elsevier电子图书、Springer电子图书、方正中文电子图书等数据库的使用。
重要项目
根据2019年6月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6个所级实验室及若干支撑服务系统平台。其中二恶英实验室为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为计量认证实验室。生态环境中心是农业部批准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认证单位之一。
技术
查看更多

咨询机构

其他机构

查看更多 >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阿贡国家实验室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
英国国家复合材料中心
伊比利亚国际纳米技术实验室
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
日本国家高级产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
Amgen 安进
智创谷推荐

微信客服
打开微信
“扫一扫”